一、实践发展
2015年开始,OD(组织发展)成为一个热门的词语,不少企业开始搭建OD体系。华为、阿里、京东、腾讯等大公司都在发展中不断推进OD实践,从战略规划、澄清与执行落地,到组织模式优化、人才队伍梳理、文化落地重塑与再造,以面对不断的挑战。
华为在OD实践中,总结出比较有代表性的BLM(业务领先模型):
球盟会(中国)
阿里在OD管理中,比较知名的是“五项修炼”与“独孤九剑”。五项修炼指的是提神醒脑(确保方向一致)、健身增肌(追求持续发展)、通畅经络(保障高效有序)、修炼心法(实现文化落地)、望闻问切(系统思考问题),独孤九剑则指的是创新、激情、开放、教学相长、简易、群策群力、专注、质量、服务与尊重。
京东OD的核心是OTC价值主张。用三句话概括就是:“制胜未来,组织先行”,“战略落地,人才先行”,“基业长青,文化先行”。
二、名词解释
OD: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,组织发展。为帮助组织顺利适应外部,OD实践者要帮助高层领导充分发展组织内部,为实现组织远大的外部目标提供保障。OD视角更高,工作范围更广。现在虽然有许多公司都设置了OD岗位,但其工作内容还是更偏向于下面的TD和LD多一些,因为OD的工作涉及到了组织架构设计、组织流程机制建设、企业文化建设层面的内容,如果OD从业者没有较高的影响力,这些工作开展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。
TD: Talent Development,人才发展。更强调员工本身的发展,致力于为组织持续提供关键人才,希望通过人才的力量推动整个组织战略和业务发展。我对TD工作的理解是,它属于LD工作的上游设计和规划模块,我们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?不同层级、岗位各需要多少人才?如何做好继任者计划?这些问题都需要TD来进行探索并给出答案。TD在企业里通常不会去实施具体的培训,具体实施会由LD或培训职能岗位的同学来完成。
LD: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,学习与发展。更强调知识技能与工作的匹配,与以前的培训概念更加接近,其工作内容更多属于培训项目的规划、设计和实施。如果企业里只设置了LD而没有设置TD,那么通常LD也会包含TD的工作内容。
三、未来方向
1、组织管理的方向是什么?
人效+支撑公司人才战略发展。
首先我们要清楚,无论是三支柱,还是OD/TD/LD,都是属于工具,或者说理念,都不是目的,目的有且只有两个:
支撑公司人才战略发展。任何一个组织,只有形成人才管理的体系,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。为什么华为能在各种大牛离职,如顾庆伟、李一男等,还能持续蓬勃发展?核心在于有一套对于人才的管理体系,而不押宝在一人。
人效。人效指的是两个 方面,第一是人均的效率,例如人均产值,第二个层面是薪酬效率,例如单位工资销售收入。
二、人力资源如何转型?
1、态度上从权利部门转为服务支持赋能部门
人力资源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被淘汰,首先是心态,也就是态度上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首先是服务支持赋能的部门,而不是权利部门,只有认识到,才能做到。
如何转变?
第一,矩阵组织结构,让每个人都负责一个团队,将原来的职能条线,转换为职能+功能条线。
第二,关注效果而非仅关注结果。对于人力资源工作,一定要关注到效果指标,例如一块钱工资支撑公司业务的规模在变化还是变小?每个人支撑组织的工作是在变大还是变小?而非关注招了多少人,薪资发早了几天等等。
第三,关注岗位,而非仅关注人。这一点仅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的组织。组织没有做好岗位、职级、晋升通道、培训、绩效等的前提下,老老实实从岗位开始做好。
2、从行动上推进
王阳明最厉害的四个字是“知行合一”,毛主席最厉害的四个字是“实事求是”。
仅有认识,不落到行动就是嘴炮。
如何落地到行动?
第一、职责切割。管理者如果觉得自己很累,那就是自己活该,因为你背上了别人的猴子,还不自知。
职责定义就明确好每个人应该做什么、输出什么、计划是什么、效果怎么评价,确定这些之后,再与薪酬、绩效、晋升绑定,自然大家都会关注到应该关注的。
如果还不行,那就换人呗。
第二、关注过程
传统HR,看起来都能说会道,但是到了真正调研、沟通了解信息的时候,效果不佳,要么别人不愿意说,要么自己问不到点上,作为管理者,不但要结果,一定要关注过程,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协助。
每个经理人都可以参考以下标准扪心自问,做的怎么样。
结语
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“变”,我们不变,有人在变;我们不进步,别人在进步。如果你是老板,你会用谁?
趁现在,趁还年轻,逼自己一把,活出更好的自己!